进入9月份以来,钢市形势逐渐明朗,摆脱了8月份受经济下行压力和房地产数据下滑的影响,整体呈现小幅上涨的偏强运行态势。钢材产量继续下降,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汛情等因素影响的建筑业需求逐渐恢复,需求开始呈现季节性回升,为钢市创造了良好的运行环境。总体上看,钢市基本面运行逻辑仍然受到减产力度加大与需求旺季回升的双向作用,预计年内钢市仍有形成供需错配格局的可能。
限产政策加紧落实 产量继续下降
由于限产政策加紧落实,生铁、粗钢、成材产量继续下降,叠加局部地区疫情反弹,粗钢产量降幅明显。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重点统计钢企粗钢日均产量环比下降2.1%。在周度数据方面,最新一周的五大品种钢材产量达到1015.29万吨,周环比减少0.97万吨。其中,螺纹钢周产量达到327.23万吨,周环比减少7.36万吨。虽然热轧卷板等品种产量有所增加,但总体供应仍延续偏紧态势,明显低于2019年和2020年同期水平。
今年上半年,我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1.8%。要想实现“全年粗钢产量同比负增”目标,那么在9月~12月份必将加大压减粗钢产量的力度。若以8月份的日均产量测算,在9月~12月份,辽宁、山东等省份粗钢产量降幅均需超过10%,重庆、甘肃、广西粗钢产量降幅或将超过20%。此外,为了防止限产集中在年底,部分地区将限产任务前置,提高了9月~10月份的限产比重。这无疑增强了限产因素对“金九银十”市场行情的推动作用。尤其是今年秋冬季限产还将受到冬奥会的影响,预计今年秋冬季限产分时段管控将更加明显,受限城市范围可能不只是“2+26”城市了。
自8月下旬以来,钢铁行业限产表现出新的变化:
首先,主要限产区域有所变化。8月份前,限产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北、天津、山东、山西、河南、甘肃、陕西等北方和西部地区,8月下旬后,限产区域则逐步向长江以南转移,主要集中在湖北、江西、贵州、广东、江苏等地。
其次,限产、限电同时进行。除了压减粗钢产量外,包括江苏在内的多个省份限电趋严。
再其次,限产由央企、国企带头开始向民营钢企扩围。部分民营钢企棒线生产线、甚至全厂轧机连停1个月,通过产线停产、高炉检修等方式,切实推动产量下降。
最后,电炉钢也加快进入限产行列,对废钢需求造成一定影响。
可以看出,进入下半年,钢铁行业限产开始由点及面、由长流程向短流程展开。这为9月份市场行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两大重磅文件也将于今年底前发布,后期限产必将大力度推进。
需求季节性反弹 但仍有隐忧
统计数据显示,最新一周的五大品种钢材表观消费量达到1070.6万吨,周环比增加29.18万吨。其中,建筑钢材市场成交量连续回升至单日平均20万吨以上,最高达到29万吨。同期,五大品种钢材库存总量达到2024万吨,周环比减少55.31万吨。不过,笔者认为,绝对消费仍处于低位水平。
目前,市场对需求的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自7月份以来经济数据下滑明显。二是房地产调控政策继续从严,头部房企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三是下游行业经济运行数据普遍不及预期,家电、汽车产销量纷纷回落,重卡销量大幅下滑,挖掘机销量降幅扩大,其他下游行业产销数据也不尽如人意。
此外,市场还出现了不少新的变化:
一是国家发改委近日表示,今年上半年专项债券发行进度较去年放缓,但下半年发行的专项债券规模将高于去年同期,有助于稳定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增长。
二是8月份超预期的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指向经济基本面没有失速下行的风险,短期内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空间也相对有限,但PPI涨价向中游传导的压力也在加大。
三是大宗商品在国内形成以煤炭为“锚”的定价方式,碳元素价格将受到更严格的管控。焦煤价格变化带来的新的估值体系将导致钢价面临新的调整。
总体来看,全国压减粗钢产量持续落地,需求呈现季节性回升,叠加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预计年内钢市仍存在形成供需错配格局的可能,从而使钢市进入“易涨不易跌”的局面。当然,也要考虑宏观政策保供稳价和应对下游企业成本压力的诉求,钢价基本不会上演今年5月中旬前那样的大涨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