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耐火材料作为一生奋斗的事业
作者:无锡江天 来源: 日期:2021/10/14 15:31:15
将耐火材料作为一生奋斗的事业——写在纪念钟香崇院士诞辰100周年之际
钟香崇先生是广东潮安人,1921年11月21日生于汕头,1937年考取香港大学化学系,1941年获学士学位,1942年到重庆耐火材料厂工作,从此将耐火材料事业作为一生奋斗的事业。1945年,他通过考试获得英国文化委员会奖学金并赴英国留学,1946年在英国联合钢铁公司研究所从事耐火材料研究工作,1947年转为英国利兹大学燃料冶金系研究生,1949年7月份获英国利兹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然后怀抱一颗爱国之心,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组织指导新中国耐火材料工业的建设和发展
耐火材料是高温工业的重要基础材料,耐火材料的发展尤其与钢铁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工业项目中,有鞍钢扩建、本钢扩建和新建武钢、包钢、齐钢等8个钢铁项目,占156个项目总投资的近一半;同时,对石景山钢铁厂(首钢前身)等近20个钢企开始改扩建。1956年后国家开始推进“三大、五中、十八小”钢企建设;1964年开始推进以攀钢、酒钢为主的“大三线”钢企建设,以及与中西部地区军工配套的“小三线”钢企建设。1966年,全国粗钢产量达到1532万吨。钢铁工业的大建设大发展,对耐火材料的产量和品种质量都提出了迫切要求。
钟香崇先生于1950年—1969年在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钢铁司(局)焦耐处、技术处任三级高级工程师、处长,负责全国耐火材料行业的科技、生产、建设等行业工作。为了满足钢铁工业的工程建设与生产发展需要,钟香崇先生忘我地投入到了耐火材料事业中。他组织实施了耐火材料的生产恢复、建设、标准制定和技术应用的全方位的工作,还组织并参与了耐火材料行业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写、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耐火材料生产检验测试标准的制定等,使我国耐火材料从建国初期的残缺不全、寥寥无几的手工作坊式生产车间(厂)的落后状态,逐步改变并发展成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专业工业行业,全国耐火材料产量也较1949年的7.4万吨有了十几倍的增长,初步满足了当时钢铁工业的生产恢复、建设和发展需要,有的耐火材料品质和使用效果达到了当时国际领先水平。钟香崇先生为此发挥了重要的组织、指导、协调、推动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钟香崇先生的组织领导协调下,冶金工业部有规划、有重点地在全国组织了旧厂改造和恢复生产(包括鞍钢耐火厂、唐钢耐火厂、太钢耐火厂等),根据我国耐火资源分布特点,改建和新建了一批耐火厂(包括山东耐火厂、洛阳耐火厂、德阳耐火厂、贵阳耐火厂、西北耐火厂、首钢耐火厂、武钢耐火厂、包钢耐火厂等),使我国的耐火材料生产能力得到提高,产业布局得到改善;通过采用高压压砖机、隧道窑、回转窑等设施,提高了装备水平;通过采用除尘、安全等设施和技术,初步改善了劳动生产条件;制定颁布了整套耐火材料技术标准,品种有了较大增长,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先后研究开发生产了高铝砖、镁铝砖、焦炉硅砖、碳砖、碳化硅砖、电熔莫来石砖、耐火混凝土和不烧砖等,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耐火材料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进入了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序列。以洛阳耐火厂为代表的国有耐火企业在计划经济和向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都发挥了勇于担当、行业引领的关键作用,做出了历史性的重要贡献。
——《1956—1967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即“十二年科技规划”)是新中国科技发展史的里程碑。钟香崇先生作为全国600余名专家之一,参加了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的“十二年科技规划”工作。
——钟香崇先生组织、指导、参与了重要耐火材料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工作。这期间,最突出的科技成果就是根据我国有丰富的菱镁矿和高铝矾土而缺少铬铁矿的资源特点,创造性地研发了有中国资源特色的硅砖、镁铝砖、高铝砖等系列产品,并较快地形成了生产能力,较快地得到推广使用,取得显著的使用效果,有的达到或超过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例如:(1)采用吉林江蜜峰地区的大结晶脉石英(SiO2质量分数>99%)生产出了优质硅砖,在平炉、焦炉应用效果很好,使用寿命成倍增加。该技术为我国首创,打破了当时文献认为脉石英由于结晶大而转变慢、膨胀大易产生裂纹等而不宜制造硅砖的观点。(2)研发出了镁铝砖代替国际上传统使用的镁铬砖,用于平炉炉顶,其使用寿命进入了当时世界先进行列:大型平炉炉顶寿命>500炉,中小型平炉炉顶寿命>1000炉。到20世纪60年代初,全国平炉炉顶都采用了镁铝砖,为平炉强化冶炼、提高效率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对当时提高钢的产量水平起到了关键作用。(3)研发出不同等级高铝砖产品系列,在电炉炉顶、平炉水套、高炉炉衬、钢包内衬、塞头水口、水泥回转窑内衬、高温隧道窑内衬逐步推广使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电炉炉顶使用Ⅰ等高铝砖,使用寿命超过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最高达855炉。到20世纪50年代末,全国电炉炉顶都采用了Ⅰ等高铝砖。
1953年~1966年开展的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国耐火材料的发展开拓了新途径,也是具有我国资源特点的耐火材料品种系列的研发、生产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的重要技术基础。“根据中国资源特点,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耐火材料品种系列”成为我国耐火材料发展的主要技术方针。
- 上一篇:泰国广西总商会副主席:越南等欠发达国家建材市场空间大
- 下一篇: 没有资料